Cart 0

鲁巴河畔读史札记

RM 25.00

作者:吴诰赐
出版:砂拉越华族文化协会
类型:地方研究
排版:横排
字体:简体
印刷:慕娘印务有限公司
初版:2019年5月
页数:226页
ISBN:978-983-9360-69-1


【内容简介】

本书所收录的篇章,有相当部分是他(作者)应文协所举办的学术会议或参与文协田调工作后所撰述,从中显示了诰赐长期对文协工作的积极参与及支持;而各篇写作的时间跨度共达20多年,且内容涵盖了“思辨史学”、“文史专文”、“读史论史”及“田野撷拾”等不同范畴,据此,亦可以反映诰赐的治史历程及用心所在。

母亲河——巴当鲁巴,是诰赐撰史的动力由来及题材的泉源。他对本区域地方历史民俗研究的开拓,投入了不少心力,且成果甚丰。在本书“文史专文”部分9篇当中,鲁巴河区域独占7篇,“田野撷拾”部分,则概无例外,都与鲁巴河流域文史有关;如果再加上过去他所撰写的《初三流,十八水——成邦江文史论集》(文协,2004),以及《马鹿十五分公司史稿》(与郑泽冰合撰,文协,2006);他在鲁巴河流域历史研究方面的总体成果,可谓粲然客观,而之前这方面的研究是较为欠缺的。从砂拉越历史研究的面向来看,“地方”是我们窥探砂拉越总体历史的一个重要视角,地方或传统意义上的“边站”的开拓历史,是砂拉越总体历史进程中不容轻忽的重要部分,诚如唐晓峰教授所言:“在边缘地带,是历史与地理的特殊的结合点。一些重要的历史机缘可能只存在于地理的边缘,在这样的关头,忽视了边缘就错过了历史”(《人文地理随笔》,北京三联,2005),砂拉越的情形恰好也是如此,诰赐对鲁巴河区域研究所积累的成果,将来或可与砂拉越其他河域的地方历史研究综合比对(遗憾是有些地区的研究迄今仍呈现空白),以便我们可以从更宽广全面的历史视角,去掌握及理解砂拉越历史发展的脉络。——蔡增聪

【作者简介】

吴诰赐,鲁勃安都县教育厅学校成长伙伴,曾任斯里阿曼省/县教育厅学术管理组、考试与评审组主任,务鲁谷中学及斯里阿曼中学副校长,本土文史工作者。编著多本本土著作,如合编《斯里阿曼省华族史料集》(1998)、《初三流,十八水——成邦江文史论集》(2003)、与郑泽冰合著《马鹿十五分公司史稿》(2006)、与陈琮渊合编《传承与发扬—砂拉越华人社会论述》(2011)、与蔡增聪合编《褪落的书页:砂拉越中文老课本》(2017)等。